本网讯(学生工作处 汝冬冬 沈艳红)为帮助刚入校的新生适应校园生活,了解如何与新室友相处,如何面对新的学习环境,在人际关系中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校学生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组织8名大一新生参加以“新生适应力提升训练营”为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团体由心理学专业研究生带领。团体活动贯穿整个十二月份,每周一次,共进行四次,活动取得良好效果。
壹.我们初识
12月7日上午9:30第一次团体辅导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四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团体咨询室开展,本次活动旨在促进同学们相互认识,消除成员之间的隔阂。
首先团体辅导带领者汝冬冬向大家做自我介绍,并说明了这次团体辅导活动的目的,同时也对前来参加团辅活动的同学表示欢迎。
接下来,在带领者的引导下,团体成员签订了本次活动的团辅契约,包括保证按时参加活动、以真诚的态度沟通交流等内容,并通过游戏“解手链”活跃团体气氛。
贰.创造性无望
第二次活动在12月14日举行,此次活动目的在于让成员们了解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我们无法解决的,就像“T字谜”这个小游戏一样,我们总是想把豁口堵住,想把这个大问题解决掉,但事实结果告诉我们,这样无济于事。

紧接着在数字传递的游戏过程中每个人都在出谋划策,然而领导者的每次任务都会加大,会给出他们意想不到的题目,所以这个环节主要是考研大家伙在沟通中如何统一意见,如何形成默契,如果遇到事先没有沟通的事情如何应对,通过这种非语言的形式沟通游戏,因为这个环节,只要其中一个成员没有把事先沟通的方案执行下来,那么整个游戏环节都会失败。让成员们进一步增加沟通,同时让成员们体验在人际互动中,充分的沟通才能真正得做到彼此的理解,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才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石。
叁.认知解离
12月21日,开展了第三次团体辅导活动,此次活动旨在让同学们了解生活中我们是如何在语言的架构里,在语言的规则里,迷失自己的,通过一些隐喻故事,隐喻的练习来让同学们了解我们自己是如何被评价,规则,过去,将来所束缚的。在语言导致的心理僵化中我们有时候寸步难行,逐渐强化回避行为,最终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环境适应力下降。进而与同学们分享如何认知解离,同时在文件夹的演示中与同学们分享,那些所谓的困难,痛苦,不如意好像就是生活的常态,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但这些事情并不影响我们生活,我们完全可以带着问题生活,而不是一定要把问题解决了,才去生活,从而做到接纳的状态。

肆.承诺行动
12月28日是最后一次团体辅导活动,旨在回顾总结本期团辅内容,激发成员行动力,与同学们分享我们每个人都不是生活在自己构想的世界里,我们活在现实生活中,生活中有他人,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链接,所以我们要回归生活,在生活的洪流中渐行渐远,而非陷入思维的漩涡之中,哪怕是认知解离,接纳的状态,我们还需要在生活的历练场修行。与同学们分享行动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一个可以长时间凝聚自己注意力的事情上去,这样才能达到心流的状态。其次便是刻意练习,走出舒适区。

四次团体辅导活动在大家的分享与思考中圆满结束,本次活动不仅让刚刚踏入大学校园的同学们有了一个小的团体,认识到一些新的朋友,也反思到、了解到原来自己的一些想法,一些观点也存在一些偏误,而正是这样的偏误才导致自己的心理僵化,不够灵活,才最终导致自己适应力的下降,回避行为的增加。同学们在这次团体中得到心灵放松,团体辅导是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形式之一,今后学校还将继续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相关的提升训练营,充分发挥朋辈力量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提高心理服务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