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百科 >> 心理科普 >> 正文

妙语心声·vol·179| 心理科普系列之焦虑症

发布者:编辑:王莹 [发表时间]:2022-10-07 [来源]: [浏览次数]:

突如其来的头疼和心悸

害怕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感

你是否正在遭受

如洪水般的恐慌

亲爱的朋友

请不用害怕

我们一起战胜它

 

一.什么是焦虑症

焦虑症是指在日常情况下,出现强烈、过度和持续的担忧和恐惧。可在几分钟之内达到顶峰。这种症状会干扰日常活动,难以控制。常见的焦虑症有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恐惧症、特定焦虑症和分离焦虑症。

 

二.焦虑症的类型

1.广泛性焦虑障碍:

对诸多事情或活动表现出过分的焦虑和担心,时间长达至少六个月。

2.惊恐障碍:

反复出现不可预期的强烈的害怕或不适感,并且在几分钟内达到高峰。

3.社交恐惧症:

由于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

4.特定焦虑症:

对于特定的事物或事情产生显著的害怕或者焦虑。患者恐惧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患者所认为接触该事物或处于某种情况时,可能产生的可怕后果。

5.分离焦虑症:

与依恋对象分别时,产生的预期发展不对称的、过度的害怕或焦虑。

 

三.焦虑症的具体症状

1.心理症状:

患者持续性或发作性出现莫名其妙的焦虑、恐惧、紧张和不安,整天心烦意乱,仿佛不幸即将降临在自己或亲人头上,内心处于高度警觉状态等症状。

2.躯体症状:

累及神经系统,可出现皮肤潮红、苍白、出汗、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口干等;累及呼吸系统,可出现憋气、窒息感、过度换气等表现;累及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患者常疑为心脏病发作而前往急诊室就医;累及胃肠系统,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等胃神经官能症、神经性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3.行为症状:

如坐立不安、面部表情不自然、四肢轻微震颤,肌肉紧张抽动、运动僵硬、气促、窒息感、哽噎感,心悸和心率增加、胸部不适或疼痛、出汗、恶心、腹部不适或疼痛等症状。

 

四.焦虑症的产生原因

1.性格原因:

我们的基因以及我们成长经历造就了个体独有的性格,比如敏感,完美主义,控制欲强烈,对自己身体上不舒服的地方非常在意,凡事喜欢往坏处想等等。这种性格导致了我们神经几乎无时无刻都在紧绷状态,神经敏感到只需要一个契机就有可能引发急性焦虑症。

2.外界原因:

人生中突发事件,比如事故,或者疾病。在突发事件之后,也会诱发焦虑症。自然灾害等外界因素,会导致心理上受到了重大打击,开始恐惧焦虑,从而诱发了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

3.遗传原因:

具有遗传倾向,就是家族成员,父母携带这种基因,会增加它发病的风险。极少部分患者可能存在一定的遗传,如父母存在焦虑,或者患者小时候受到父母性格影响,也会变得紧张担心及多疑,患者从小形成这种人格特征后,长大后容易患上焦虑症。

3.心理原因:

不良的认知,自我、本我、超我的失衡,个体早期未解决的冲突显现,焦虑条件反射的强化与焦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应激事件发生而心理压力得不到有效疏解与释放,导致持续性的紧张、心慌以及躯体内甲状腺素、去肾上腺素等相关激素分泌紊乱更加容易引发或加剧焦虑症。

4.疾病原因:

患过慢性疾病得焦虑症的机率较高。甲状腺机能亢进,即使是轻微的情况,也容易患上焦虑症。有心脏病等一些重症躯体疾病时,由于对疾病的过分恐惧也会引起焦虑障碍。焦虑症也可能是严重疾病的前兆,如帕金森症、阿兹海默症等。

 

五.如何克服焦虑症

1、放松方法。

焦虑症会让人处于心慌、肌肉紧张、身体发抖等不良反应状态。进行身体放松可以减轻这些不适,让焦虑症得到缓解。进行身体放松可以通过深呼吸,有助于让紧张感消失,从而克服焦虑心理。

2、适应方法。

对产生焦虑的对象要勇敢的面对,这是克服焦虑心理的最佳方法。焦虑者过把某个害怕的情形分解成几个小目标,循序渐进,就可以逐渐适应这个情景,以后面对它不再焦虑。

3、注意休息。

多休息可以让身心轻松,减轻心理焦虑。所以,平时要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睡前洗个热水澡对睡眠质量更有帮助。

4、倾诉方法。

轻松是解决心理焦虑的一种很好方法,通过倾诉可以把我们内心的7想法都表达出来。让被倾诉者成为你的支持者,帮你度过难关,远离焦虑。

5、保持乐观。

对自己充满自信,会让我们面对各种困难都能够克服,从而化解心理焦虑。当你缺乏自信的时候,不妨进行自我暗示。

6、转移注意力。

如果觉得最近心烦,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使身心松弛,让你暂时缓解心理压力。转移注意力可以听听音乐、户外走动等。

 

最后,焦虑症患者常常过度强调确定性和可控性,他们希望很多事情是可以在自己掌握和预料之中的。但是很多事情往往都不是在自己的掌控范围以内的,我们唯一能掌握的是我们的心态和我们看问题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