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成绩在班里一般,对本专业没有什么兴趣,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艺,感觉自己很平凡,很迷茫,不知道怎么能够挖掘自己的长处。
咨询师解答:
恭喜你呀,成功到达了心理发展的“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这说明你的心理水平发展地很好啊!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认为,我们青年大学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发展的关键期,这一阶段是我们迈向社会的必经阶段,是我们心理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关键期和合法延缓期。“自我同一性”目标是指一种熟悉自身的感觉,知道个人未来目标的感觉,一种可以从他信赖的人们中获得所期待的认可的内在自信。通俗点来说,青年人的迷茫和思考是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目标的标志,是我们每个人发展的必经阶段。
首先,老师感受到了你的主动性。你敢于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反思自己,并且勇敢地向中心的老师咨询,真的是充分发挥了主动性了哦,先不谈你对自己的评价对不对、客观与否,但是你的主动性发挥地很好,老师深感欣慰,也祝贺你,因为“黑暗是黎明的前奏,迷茫是成长的曙光”。
其次,谈谈你的自我评价。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认为我们的“自体”作为一种心理结构,能够进行主观感觉和判断。这一自体呢,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和我们的主体感,自体感的强弱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变化和我们对自己的主观评价,但是自体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功能,即使自体感较弱化,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的功能低下。简单点来说,就是指我们的自我感觉和评价其实就是一种“自体感”,当我们的自我评价较低时,“自体感”较弱,不够充盈,但是这并不一定符合我们的客观自我的情况,并不真的意味着我们真的不行,我们什么都做不好,即功能低下。反之,我们考上了安师大,一个还不错的一本,而且成绩还不是最差的,反而能够保持在中等,在其他方面,即使没有那么优秀,但是似乎也没什么不好,也没有出现完全不能社会适应合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这都表明我们的功能还是很良好的,客观来看,我们还是不错的,是不是?
举个例子,一根十米长,一米宽的木板摆在我们的面前,当木板在地面上一米的高度时,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可以很轻易地从木板的一头走到另一头。但是,如果将木板放置在一百米的高空中,此时,绝大多数人都在木板上寸步难行。那么,这是为什么呢?木板依旧是那根木板,我们依旧还是我们,我们走过一根一米宽的木板的能力并不是不具备了,而是受到了较低的“自体感”蒙蔽,迁移到我们自身来看,真实的我们并不一定有那么不堪或普通,我们的功能还是非常好的,很多能力还是不错的,只不过我们的“自体感”不够充盈和饱满而已,我们主观的自我评价可能并不够足够客观。那么“自体感”较低怎么办呢?也没有关系,因为“自体感”是流动性的,它会随着时空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我们不要把它卡在这里,随它而去就行,带着它去做些我们该做和爱做的事情。
再次,谈谈“对本专业没有什么兴趣”。我再次发现你是一个很善于反思和思考以及主动的人,很多人稀里糊涂选了一个无所谓的专业,也从未想过自己是否喜欢它,以后做什么。而你认识到了这一点,有人说:“虽然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但是起码我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而这就是靠近我喜欢的事情的第一步”。年轻是我们的资本,我们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于不断试错,而每一次试错都使我们进一步靠近自己的目标和最爱。那具体一点,“对本专业没有什么兴趣”怎么办?在这里呢,我可以告诉你,其实有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因为有多少人高考填写志愿时不都是带有一种盲目性、无经验性,甚至还带些浪漫性的色彩。但是不也是顺利毕业吗?这也是一种试错,如果实在不喜欢本专业的话,可以请教师友、家人、前辈咨询社会需求和职业现状,探索一下自己喜欢什么、社会需要什么,试试能够转专业。即使转不了或不知道转什么,那也无妨,随着自己认识的加深和不断试错,你会慢慢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的,而且毕业后你依然可以从事别的行业,大学更多是一种通识教育,你可以去网上查查看毕业后到底有多少人从事的是本行业呢?另外呢,如果你想考研的话,那你又有了一次自主选择的机会,我班的学习心理学的同学有一半都是跨考而来的,而我也是跨专业。最后,即使你就在本专业接着学下去的话,那不妨尝试着学下去,深入下去,一来,技不压身,多学点就多点可能性,就业就多一份选择性和机会,而且我们现在所学的专业会多为我们提供一种看待世界的视角;二来,所谓熟悉产生喜欢,随着你对本专业接触越深,你的喜爱度可能会有所上升哦。
最后,谈谈“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艺”。俗话说:有困难,那就迎难而上;没有困难,那就制造困难也要上。不仅困难可以制造,兴趣和爱好也是制造出来的,是我们逐渐培养出来的。兴趣爱好不一定是琴棋书画等非常高大上的内容,也可以是发呆、散步、白日梦等能够寄托我们情思的习惯。我们不妨想想自己在哪些方面没有那么差或略微感兴趣的一些方面,然后慢慢尝试和培养,慢慢地我们自然会发现跟别人不一样的点。
问题二:平常还是有着明确的目标,但有些时候就会比较迷茫,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尤其是比较忙,任务比较多的时候,就会感到特别的累,什么都不想去想,通过看手机,玩游戏麻痹自己,这种时候就会特别烦躁,不知道有什么好的调节方法。
咨询师解答:
哈哈哈,你说得真好,你用寥寥数语道破了我的真切感受,我相信这也是很多人的感受,感谢你在此提出这个问题,给老师一个机会观察和分析自己的这种感受。
首先,谈谈时不时的迷茫感。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的一生是充满无意义感的,孤独和无价值感是人一生的课题。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的本质并不是预先就被设定的,而是由自己具体的生存方式决定的。如萨特所言:“人类一开始什么都不是,是最后来凭借自己而成为人类。”我们的人生意义并不是从出生下来就拥有的,而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赋予了我们的生命不同的、丰富的意义。
其次,谈谈“迷茫时不知道该做什么事情,不知道有什么好的调节方法”这一点。上面说到,这个感受是人人都有的,也是时不时就出现的,所以呢,我们对此也不用太烦恼。那当这一感受再次出现,让人百无聊赖时到底怎么办呢?我来谈谈自己做法和身边好友的做法。所谓“光阴似箭,岁月如梭”“逝者如斯夫”都提醒我们时光飞快,要珍惜时间。这个呢,我是不完全赞同的,虽然说人生很短很短,短到稍纵即逝,如流星划过夜空、昙花子夜一现,但是从个人来看,人生真的很长很长,长到无聊时如吴刚伐树、西西弗斯推石头一样难熬。那么,在这里呢,作为我们好奇心的保持和升华的兴趣和爱好便是我们寄托思绪、排遣思绪的一大好方法,君不见古人“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渺小之物必细查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乐趣何来,不都是兴趣爱好的作用吗?那我们可以培养什么兴趣爱好呢?琴棋书画可也、花鸟虫鱼可也、刷剧躺尸可也、发呆白日梦亦可也,那么,这些兴趣和爱好都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但是并不都适合我们,可也总有那么几个是适合我们的,可见你的刷手机、玩游戏并不适合你长期用于调节自己。真正适合我们的兴趣爱好应该较为具有建设性、寄托性和趣味性,建设性是指可以将我们孤独无聊时闲散的精力充分利用起来,从事以后带来一种放松和闲适之感,比如健身、散步、打理花草等;寄托性是指可以将我们多余的情绪排解出去,比如亲近自然后的感觉、撸猫撸狗的幸福感;趣味性是指从事活动以后给我们带来情绪上的开心。每一种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是慢慢培养的,它们就像是我们的身体的按钮一样,一按就会激发我们快乐的源泉——多巴胺、催产素和内酚酞。
好啦,不说啦,我又一次感受到一种孤独感、空虚感和迷茫感,只想躺尸发呆打豆豆啦,那行吧,我就给自己留几个小时发发呆、散散步、观察观察蚂蚁,快到饭点啦,那就整个黑暗料理犒劳一下我弟吧,嘿嘿![手动腹黑脸]那么,晚上也是时候学习一波哲学了,心理状态提醒自己“逼格”不够了,是时候提升一下啦!
问题三:很多时候,即使坐在充满人的教室,也感觉只有自己一个人,仿佛看见的只是一个一个场景。有时候总是会感觉这个世界不真实,很多事情已经发生过了一样。
咨询师解答:
感谢你的信任呀,敢于真诚和诉说自己的内心!
首先,谈谈这种孤独感和不真实感。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感会如幽灵一般盘旋在每个人的头顶之上,时不时地骚扰我们一下,老师也体验过,深有体会。存在主义哲学家认为,人的一生是充满无意义感的,孤独和无价值感是人一生的课题。萨特说:“存在先于本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的本质并不是预先就被设定的,而是由自己具体的生存方式决定的。如萨特所言:“人类一开始什么都不是,是最后来凭借自己而成为人类。”我们的人生意义并不是从出生下来就拥有的,而是我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赋予了我们的生命不同的、丰富的意义。
那么我们为什么出现这种状态呢,第一,可能是身体提醒我们近一段时间精神压力有点大了,自己可能需要一些放松了,是时候捡起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操作一波啦,想想自己近来生活中是否遇到了什么难以解决的事,可以找朋友聊聊,寻求点建议及时解决。第二,如上所说,人具有高级情绪和情感,这一种状态每一个人都会时不时出现。我们要摆正态度来正视它,同时也培养一下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寄托一下自己的思绪。那么,可以做些什么呢?琴棋书画也可、花鸟虫鱼也可、刷剧躺尸也可、发呆白日梦也可。那么,这些兴趣和爱好都可以丰富我们的生活,但是并不都适合我们,可也总有那么几个是适合我们的,可见你的刷手机、玩游戏并不适合你长期用于调节自己。真正适合我们的兴趣爱好应该较为具有建设性、寄托性和趣味性,建设性是指可以将我们孤独无聊时闲散的精力充分利用起来,从事以后带来一种放松和闲适之感,比如健身、散步、打理花草等;寄托性是指可以将我们多余的情绪排解出去,比如亲近自然后的感觉、撸猫撸狗的幸福感;趣味性是指从事活动以后给我们带来情绪上的开心。每一种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都是慢慢培养的,它们就像是我们的身体的按钮一样,一按就会激发我们快乐的源泉——多巴胺、催产素和内酚酞。尽量让我们的生活充实一些,多一些活动也是一个好方法,我们的这种状态在书中也经常能够见到,也可以通过读书来改变一下精神状态。
最后,这种情绪和感受是普遍性的,就像存在主义所说的那样,是需要我们每个人独立去面对的,可能我说得对你来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而且你时不时还会出现这种感受,但是老师在此强调:(1)我们每个人都会产生这种感受,老师也亲身体会过,老师能够理解你的感受;(2)老师愿意与你同在,如果一段时间后觉得自己不容易排解这种感受的话,老师愿意进一步地倾听和接收你的来信,虽然还没开学,但是咱们中心已经开通了网上预约系统,你可以在家线上与老师聊天哦。
本期树洞主人:潘俊星
工作时间:2年
受训背景: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接受过认知行为疗法的培训和森田疗法的学习。
咨询感悟:时间会解答任何心理困惑,但咨询可能是我们寻找和靠近答案的催化剂,给自己的心灵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吧!
心语树洞使用指南:
如果你有想吐槽或者想让心理咨询师帮忙解答的心理困惑,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或直接在文章下方留言,留下你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会定期邀请心理咨询师帮你解答哦。
注:本期文章属于原创文章,版权所有,盗版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