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语树洞vol. 60|深夜和清晨,都请用力去生活
问题一:我的朋友总是对我的反应过分敏感,我可能一时没接话他就会问我是不是生气了。让我非常尴尬和无语。我偶尔吐槽一下,他就会十分严肃理性地开导我,而事实上并没有那么严重。我在这种关系中时刻小心翼翼,感觉十分有压力。似乎总要表现得十分兴奋高亢才不会尴尬。就算心里不太舒服也要挤出笑容。我感觉这样让我很不自在,我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咨询师回复:同学你好,你的问题让我想到一个议题,那就是每个人想要的人际都是什么样的,是千人一面呢,还是有着各自的定义。但我想,不管是哪种关系,最终的落脚点应该是舒服、没有负担感,开心的时候一起大笑,不开心的时候相互陪伴。其次良好的人际关系应该有着明确的边界感,即使相互关怀和支持,也有属于自己的领地,知道自己的原则和朋友的底线,不越界但又相互交融。最后,所以的人际都建立在相互的基础上,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所有的矛盾和包容都一定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上。你的压力感、你的自在感以及你的小心翼翼与尴尬,你的朋友是否知晓呢?他的感觉又是什么样的呢?也许可以找个机会,心平气和的聊一聊,如果是朋友,一定可以静下来听你说出内心话。其实很多时候,找到说话的艺术,“说破无毒”。
希望这些可以给你启发。
问题二:我曾经是一个比较自信的人,可是大学中的很多时候我都会感觉到力不从心,我想融入这个群体,但是这个群体似乎正在朝着我所不一样的方向所发展,我曾经以为,大学中的每个人都会很好相处,可是发现如今的大学生群体是一个逐步走向陌生人群体,除了自己圈子里面的人以外,似乎很难去交朋友。除此之外我想参加许许多多的活动,但是很多活动都没有达到我期望的高度,然后自己就处于一种自我否认和社恐的心理,我不知道该如何缓解这种感受,希望能得到老师的建议。
咨询师回复:同学你好。发展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自我同一性”,指的是青少年同一性的人格化,通俗的语言就是在你们这个阶段,需要有一个将自己各方面的性格统一整合,形成一个稳定的自我,有点像是完成“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的哲学命题。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期间必然会经历“人格独立”“心理断乳”带来的孤独感,他们不是问题,更多的时候是伴随的状态。这些形而上的议题,并不是要我们坐在那里空想,如果这样做很容易陷入虚无的焦虑和恐慌中。更切合实际的方式可能是立足当下,做好手头的每一件事,从具体的生活中找到与理想的差距,然后脚踏实地的去改进。理想一定的高于现实是有助于我们去行动的,但小到生活的每一件小事都无法满足期待时,可能需要思考自己的目标高度是否太高了。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就是我们的期待目标与现实能力相匹配,这是一种能力,而不是“认怂”哦。
问题三:我经常三分钟热度,但在事情真正过去后又后悔没有好好参与,于是我总会在这种恶性循环的懊恼中度过,对我来说我很难坚持专心于一件事情,无论刚开始有多感兴趣,结果总会在一瞬间放弃,我要怎么做才能说服自己不要那么轻易放弃呢?
咨询师回复:同学你好,你的问题其实很普遍,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舒适圈,没有足够的动力,在可变可不变、可动可不动的情况下,人们倾向的选择往往是不变与不动。为什么会这样,明明知道不好但还是不想改变或者说改变不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套逻辑和答案,咨询中我往往会和来访者一起去看看背后的利弊,做出自己的决策树,即使再明白不过的坏处,但依旧这么多年不改的行为模式一定在某些时候给了我们“好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下来。分析之后,改与不改,其实就是“想改”与“去改”的一步。咨询无法改变“不想醒的人”,所以,再多的办法,有没有用,取决于你有没有去做。也许你可以先从利弊分析和决策树做起。
本期树洞主人:金凤仙
工作时间:长期
受训背景:安徽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接受过认知行为疗法和叙事疗法的培训和督导。
咨询感悟:助人者先自助,做一个有温度的、温暖的人,而不是其他。
心语树洞使用指南:如果你有想吐槽或者想让心理咨询师帮忙解答的心理困惑,可以点击下方链接或直接在文章下方留言,留下你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会定期邀请心理咨询师帮你解答哦。链接:https://www.wjx.cn/m/95480720.aspx